8月22日,武汉洪山礼堂星光熠熠。由中共湖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、湖北省人社厅主办的2025年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此收官。经过激烈角逐E策略平台,11个顶尖项目团队脱颖而出,将代表湖北征战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。
硬科技巅峰对决 展现创新硬实力
本届大赛以“博聚楚天 共建支点”为主题,历时5个月吸引412个高水平项目、1751名博士、博士后参与,10位院士领衔指导,30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台竞技。通过初赛、复赛层层筛选,最终11个“硬核”项目闯入总决赛。
在“路演+答辩”环节E策略平台,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凭借“大型复杂构件吸附式移动加工装备”项目摘得特等奖。该项目突破传统加工设备精度瓶颈,可实现毫米级误差控制,已在航天航空领域开展应用测试。武汉工程大学团队的“高端立体曲面电子器件共形微纳装联设备及工艺解决方案”、华中农业大学的“全球首创无肌间刺淡水鱼技术”分获金奖,展现出湖北在智能制造、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创新突破。
政策红利释放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
作为落实“十百千万”人才战略的重要抓手,大赛配套340万元奖金池及全链条政策支持。省人社厅推出覆盖项目孵化、职称评定、创业扶持的全周期服务体系,构建“人才+项目+资本”的创新生态。
“我们特别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。”大赛评委、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指出,获奖项目普遍具备技术转化潜力,部分成果已进入产业化阶段。这种以赛促创的模式,正是湖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实践。
四十年磨一剑 构建人才强省新格局
湖北始终将博士后群体视为战略人才核心力量。通过构建“19条新政”、专项经费从384万元增至2025年超3亿元等举措,形成全域覆盖的政策网络。目前全省建成471个博士后科研平台,实现重点产业全覆盖,累计培养博士后超万名。
在光谷科学岛,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已对接项目200余个;在襄阳高新区,人才公寓为青年英才提供安居保障。这种“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”的引才策略,使得湖北博士后群体硕果累累: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671项,授权发明专利5490项,在北斗导航、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湖北正以博士后工作为支点,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。随着“博聚楚天”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,这片创新热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E策略平台,共同谱写科技强国的荆楚篇章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楚仁轩 周世玮)
好点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